課程背景:
為什么優秀人才進不來、用不起、留不住?為什么相當多的員工干活總是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 為什么親自管理的部門效率高,下屬經營的部門總是管不好?為什么高工資還是留不住人,企業人才流失嚴重,另立山頭現象屢屢發生?許多中小企業創業公司容易出現一個問題是在創業早期一起埋頭一起拼,不會考慮各自占多少股份和怎么獲取這些股權,因為這個時候公司的股權就是一張空頭支票。等到公司的前景越來越清晰、公司里可以看到的價值越來越大時,早期的創始成員會越來越關心自己能夠獲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這個時候再去討論股權怎么分,很容易導致分配方式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預期,導致團隊出現問題,影響公司的發展。
阿里巴巴創辦8年有65%的員工拿到股權激勵,京東員工股權已超過劉強東他個人持有的70%....他們的成功并不是做大了之后才做股權激勵的,而是通過股權激勵一步步把事業做大的,賺小錢靠個人,成大業靠團隊。通過股權激勵把老板個人的夢想變成全體員工的夢想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做的一件大事,是企業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次變革,股權布局不好,企業做大后老板成為了別人,恰當使用股權,可以使股東間利益一致且最大化,濫用、錯用也會使公司遭受重大損失。從鬧得沸沸揚揚的國美黃光裕控制權之爭,以及真功夫股權糾紛,無數家企業都死在股權分配問題上.類似這樣因為股權紛爭而散伙的團隊,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無論你的企業是初創期還是巔峰期,只要你希望將公司做大做強,有一天還能有錢有閑,《股權激勵全景系統》是你的必修課,本套課程不但從內部激勵設計到外部融資預留端口,更從行業不同與規模不同的維度,用實操案例為企業量身打造三位一體的股權綜合解決方案。
課程收益:
● 掌握科學合理的股權思維,避免在股權問題上犯錯;
● 從頂層開始做股權設計,延長企業生命周期;
● 站高一線:學會用股權整合產業鏈資源;
● 看清和了解股權對企業家的意義,深入思考股權增值100倍的資本路徑;
● 從內、外部重新思考股權、設計股權、最終融到人才、融到資金、融到資源;
● 知道如何抓住“上市風口”、通過資本市場放大股權價值;
● 通過股權設計、和競爭對手“降維打劫”贏在未來;
● 股權是企業家手里最值錢的“商品”,知道如何利用“股權商品”,換取行業壟斷地位;
● 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優秀人才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從而留下繼續發光發熱;
● 運用資本工具幫助企業快速登錄資本市場,清晰了解上市前的所有準備;
● 幫助突破目前發展瓶頸,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 掌握融資模式及融資成功的方法,通過橫向與縱向式的整合,讓企業輕資產擴張。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企業董事長與與股東,核心高管、創業公司發起人
課程方式:實戰講授 案例分析 小組研討 操作演練 實操工具
課程大綱
第一講:定預期(建立信心)
1. 當前企業現狀與經濟形勢
2. 產業快速迭代所導致的企業危機
3. 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思維
4.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布局未來獲取高估值
5.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永遠不變的轉型法則
6. 一流的設計、二流的質量、三流的價格才能產生增量空間
7. 全球精細化分工趨勢所導致大量企業倒閉
8. 房地產、建筑業轉型之道
9. 零售行、生產制造業轉型之道
案例分享:萬達、沃爾瑪、家樂福零售業危機與優衣庫、名創優品機遇
第二講:定對象(寧缺毋濫)
1. 擁有核心資源的人才
2. 擁有關鍵技術的人才
3. 擁有綜合能力的人才
4. 掌握關鍵業務的人才
5. 高管類
6. 技術類
7. 營銷類
8. 崗位價值
9. 素質能力
10. 歷史貢獻
案例分享:華為股權激勵歷史演變過程
第三講:定模式(對癥下藥)
1. 現金類包括獎勵基金與虛擬股權
2. 股權類包括實際股權與期權
3. 優劣勢對比
4. 分紅權
5. 增值權
6. 優劣勢對比
案例分享:生產制造業案例分析
第四講:定載體(晉升機制)
1. 自然人持股
2. 委托持股
3. 信托持股
4. 社團非法人持股
5. 有限公司持股
6. 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7. 有限合伙持股
8. 優劣勢分析
9. 合理籌劃稅務體系建立
案例分享:綜合持股載體在企業當中的應用
第五講:定數量(循序漸進)
1. 公司股權激勵總量占比
2. 公司高管個體占比
3. 預留股權占比
4. 與薪資平滑方式
5. 個量確定辦法
案例分享:小米香港聯交所上市前如何用股權數量優化薪資結構,變相提高市值
第六講:定價格(估值依據)
1. 實股轉讓、增資價格
2. 期權行權價格
3. 虛擬股份虛擬價格
4. 注冊資本評估法
5. 凈資產評估法
6. 市盈率評估法
7. 市夢率評估法
案例分享:房地產公司關于股權定價案例
第七講:定時間(限制條款)
1. 虛擬股權時間
2. 獎勵基金時間
3. 期權時間
4. 實股轉讓時間
案例分享:限制性條款在企業中的應用
第八講:定來源(統一公允)
1. 原股東轉讓
2. 預留股份結轉
3. 增資擴股
4. 自籌獲取資金
5. 融資獲取資金
案例分享:服務行業出資案例分析
第九講:定方案(建立標桿)
1. 與業績掛鉤
2. 建立限制性條款
3. 形成pk制度
4. 建立儀式感
5. 預期與壓力并存
6. 股權激勵計劃的調整機制
7. 股權激勵計劃的修改機制
8. 股權激勵計劃的終止機制
案例分享:培訓公司股權激勵背后的人性機制
第十講:定市值(快速發展)
1. 投資機構分類與投向差別
2. 騙子投資機構慣用手法揭秘
3. Ipo上市與買殼上市的操作流程
4. 曲線上市被收購應具備的前提條件
5. 海外上市VIE構架如何搭建
6. 中國、美國、新加坡等資本市場特點
7. 區域股權市場與其他版塊聯動效應
案例分享:初創公司用5分鐘講了一個故事,融資50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