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訓基礎知識
本章應掌握的主要知識點和技能點
1. 理解培訓本質特點,正確區分培訓與教育、人力資源開發的關系
2. 理解培訓師本質特點,明確培訓師的素質要求、職責要求
3. 熟記培訓師能力模型
4. 了解并應用成人學習的相關基礎知識
5. 了解培訓時代趨勢,能應用“三線”檢驗培訓行為
(一)教育與培訓的識別
1. 識別在培訓中的意義
2. 識別工具的適用
3. 識別案例分析
(二)成人教育心理學基礎
1. 成人10大學習特性
2. 從“不愿學”到“搶著學”案例分析
(三)內訓師的基本職責
1. 發現與引導
2. 計劃于規劃
3. 組織與傳播
4. 評估與評價
(四)現代培訓的時代特征
1. 培訓的工藝化
2. 培訓的標準化
3. 培訓的工具化
二、如何確認培訓需求
本章應掌握的主要知識點和技能點:
1.掌握差距形成的特點
2.掌握尋求差距的對象、方法、內容、步驟等基本知識
3.掌握尋求培訓需求、確認培訓需求的相關知識
4.掌握尋求差距中,選擇信息對象、選擇尋求方法、確定尋求內容、尋求工作流程的技能
5.掌握尋求培訓需求時的常用技能
6.熟練撰寫培訓需求報告
(一)認識培訓需求
1. 差距的廣泛性
2. 差距的動態化
3. 差距的角度差異
(二)培訓需求的邏輯劃定
1. 尋找培訓需求的四個維度
2. 案例分析
(三)培訓需求信息的獲取對象
1. 出資人及信息特點
2. 目標學員及信息特點
3. 往屆學員及信息特點
4. 內部培訓相關者及信息特點
5. 專家及信息特點
6. 其他
(四)獲取培訓需求信息的內容
1. ISO與組織資訊
2. ISO與任務資訊
3. 課程資訊
4. 學員資訊
(五)對培訓需求的鎖定
1. “定度法”
2. “定量法”
3. “定點法”
(六)培訓需求分析練習
三、如何做到出口成章
本章應掌握的主要知識點和技能點:
1.一堂培訓課的內容組合知識與技巧
2.一定語境下,“講什么,怎么講”的能力與技巧
3.兼職教師心理、職業成熟度修煉的知識與方法
(一)語言攻略
1. 明確語言目標
2. 明確組織計劃
3. 杜絕龐雜信息
4. 觀點概念的支持
5. 音與調的塑造
6. 確認聽眾需求
(二)口才技巧
1. 印刻定理的應用
2. 類比法的應用
3. 逆向法的應用
4. 演繹與歸納
(三)教師心態修煉
1. 崗位,**的老師
2. 愿景導航!
3. 決心決定成功 !
4. 學會合作!
5. 我是一切的根源!
6.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7. 把學習成為習慣
8. 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
9. 馬上行動!
四、登臺技巧
本章應掌握的主要知識點和技能點:
1. 掌握培訓教學原則
2. 培訓師儀表、儀容知識,師德要求,及應用能力
3. 備課、登臺、演講、控場、收場能力與技巧
4. 現場激勵知識與技巧
(一)講臺角色的定位
1. 綜合要求
2. 時境事制己的警戒
(二)臺風的把握
1. 出場的場地要求
2. 出場的氛圍要求
3. 開始的動作要求
4. 頭與肩、背、腰、腿、足的協調
5. 人與桌、椅、臺等的結構
6. 腳的位置與移動
7. 站姿要求
8. 站位要求
9. 目、口、唇、舌的處理
10. 激情的聚匯
11. 1巡講互動技巧
12. 1特殊行為的控制
(三)手部語言
1. 7590原則
2. 手與眼的配合
3. 10種錯誤的握手方式
4. 掌聲啟發與科學鼓掌
5. 手掌的運用
6. 手指的運用
7. 手部動作與目光
8. 手部動作與腿部的配合
(四)用麥及其他
1. 人與麥的關系
2. 握麥的位置
3. 噴麥的處理
4. 教鞭的使用
5. 飲水禁忌
6. 親和訓練
(五)目光處理
1. 常態目光的運用
2. 目光的駐留
3. 交流目光的頻率與時長
五、登臺指導演練
本章應掌握的主要知識點和技能點:
1. 主要的登臺知識
2. 合理登臺,較從容進行表述和證明
(一)議論與證明練習
(二)陳述與說明練習
六、作業
《內訓教師職業能力訓練·中級》大綱
(3-5天)
一、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并現場講評
二、如何設計一次內訓課程
(一)科學設計課程
1. 培訓目的與課程目標的提煉
2. 培訓內容的設計
3. 培訓方法的設計
4. 培訓課時設計
5. 培訓資源的設計
(二)如何編制課程大綱
1. 設計原則
2. 設計要素
3. 設計方法
(三)《培訓大綱》的現場校訂
1. 大綱的編制與完善
2. 現場講評
三.PPT的設計
(一)制作PPT需要遵循的原則
(二)制作PPT的六大攻略
1. 整體設計下的PTT風格
2. 邏輯,PPT的靈魂
3. 簡潔即美,疏密度規則
4. 讀圖,字與圖的結構
5. “聲、光、電、色、形”的通感性
6. 持續改進與工具筐建設
四.登臺技巧
(一)破冰與暖場
1. 決心決定成功游戲
2. 團隊游戲
3. 結構與行為游戲
4. 自我超越游戲
5. 創新思維游戲
6. 成功陷阱游戲
7. 暖場游戲
8. 發散思維游戲
9. 逃離痛苦追逐快樂游戲
10. 溝通游戲
(二)開場的方法
1.介紹個人經歷
2.觀察現場反應
3.進行游戲暖場
4.介入課前調查
5.引用名人名言
6.突發驚嘆陳述
7.借用驚嘆數據
8.使用相關笑話
9.選擇故事開場
10.打造視覺道具
11.鏈結背景資料
12.情景資料煽情。
13.歷史典故導入。
14.巧用遠攻近交
15.類比警示案例
16.詮釋課程名意
17.用詩詞渲染氣氛
(三)演講技巧
1. 形象定位
(1) 形象定位
(2) 儀表儀容的作用
(3) 著裝原則
(4) 男裝技巧
(5) 女裝技巧
2. 復查
(1) 登臺倒計時
(2) 復查12步
3. 出場
(1) 登臺方式
(2) 出場神態
4. 站位
(1) 站位標準
5. 起音
(1) 情緒預熱
(2) 起音時機
(3) 呼吸訓練
(4) 吐字歸音
(5) 音量與語氣
(6) 語速節奏
6. 臺風
(1) 鞠躬示善
(2) 神態舉止
(3) 目光撫視
(4) 對視
(5) 常見肢體語言
(6) 肢體劣習
(7) 手勢
(8) 下肢
(9) 坐姿
(10) 朗讀標準
(11) 用麥
(12) 板書原則
(13) 教鞭使用
7. 表述
(1) 告知課程結構
(2) 議論課結程構
(3) 口語特點
(4) 語言技巧
8. 巡講與互動
(1) 行走授課
(2) 分享
(3) 提問
(4) 聆聽
(5) 握手
(6) 氣氛渲染
(四)控場技巧
1. 目光的控場
2. 聲音的控場
3. 提問技術
4. 聆聽技術
5. 應答技術
6. 6.影響培訓現場的常見問題解析
7. 7.特殊情況的處理
(1) 如何應對“極好爭辯” 的人?
(2) 如何應對“走題”的人?
(3) 如何應對“個性沖突”?
(4) 如何應對“過分健談” 的人?
(5) 如何應對“沉默不語” 的人?
(6) 如何應對“發牢騷” 的人?
(7) 如何應對“提出完全錯誤問題” 的人?
(8) 如何應對“表達不清” 的人?
(9) 如何應對“私自談話” 的人?
(10) 如何應對“快速反應支持者” 的人?
(四)結尾技巧
1. 凱洛夫法五環節的使用
2. 艾賓浩斯記憶線的應用
3. 常用8種結尾技巧
五、展示與點評
六、作業
《內訓教師職業能力訓練·高級》大綱
(3-5天)
一、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并現場講評
二、確認培訓需求的技能
(一)閱讀法
1. 制訂閱讀菜單
2. 選擇閱讀要點
3. 分析閱讀要點
(二)面談法
1. 面談的結構把握
2. 面談技巧
3. 面談工具表
(三)觀察法
1. 觀察標準確認
2. 觀察的應用
(四)問卷法
1. 問卷設計原則
2. 問卷調查的設計與使用
(五)標桿法
1. 標桿的選擇技巧
2. 標桿的移植
三、課堂語言塑造
(一)表述技巧
1. 根據語法選擇主訴語
2. 言之有旨、有情、有物、有飾
3. 陳述課的傳播技巧
4. 說服課的傳播技巧
5. 審美課的傳播技巧
(二)語音技巧
1.學會呼吸
2.音質改造
3.音域確認
4.音量選擇
5.發音技術
6.重音處理
7.節奏把握
(三)專業詞匯
1.語體在不同培訓中的選擇
2.培訓詞匯的構成特點
3.把專業術語變成生活語言的工筆與白描
四、內部課程開發
(一)內部課程開發的原則
1. 課程目標對勞動者需求的直接性
2. 知識服從技能要求
3. 經濟、時效
4. 重視崗位工作要求對課程的影響
(二)課程開發的方法
1. 應急課程的開發基礎
2. 前瞻課程的開發基礎
3. 標準課程開發的基礎
(三)課程開發的流程
1. 確定課程名稱
2. 分析課程需求
3. 確定課程目標
4. 分析難點、重點
5. 設計7要素課程
6. 開發課程大綱
7. 試講與改善
8. 形成PPT課件
9. 編寫教材
(四)課程開發管理與評審 。
1. 操作類課程立項關鍵點分析
2. 技術類課程立項關鍵點分析
3. 管理類課程立項關鍵點分析
4. 營銷類課程立項關鍵點分析
5. 企業文化類課程立項關鍵點分析
(五)開發過程管理
1. 開發計劃審核
2. 知識點、技能點和能力標準審核
3. 案例和練習針對性和典型性審核
4. 總體性質量審核
(六)課程大綱的現場講評與修正
五、培訓評估知識
(一)評估模型的選擇
(二)評估實施
六、培訓師擅長課程展示與綜合點評
附《點評大綱》語言內容深刻性--正確、權威并被學員認同 簡潔性--言簡意賅,聽的清楚 生動性--有畫面感,聽的真切 邏輯性--有條有理,說的緊密 針對性--不枝不蔓、圍繞主題 靈活性有語言技巧,散聚自如 語速 語調 音量 呼吸 共鳴 吐字歸音(普通話為基準) 語?。陬^禪、錯別字等) 肢體展現掌、指應用 眼神調度 肢體幅度合頻率 肢體感染力 肢體協調度 肢體合理性 神經系統情緒飽和度 表情到位度 想象再現度 五官協調度 神經松弛度 控場技巧眼控 手式 音控 身控 課堂意外情況的處理 臺風
合理重心 形體舒展 雙腳站位 話筒應用 鞠躬致謝 零碎動作 習慣動作 儀表儀容 其他